
建設智能倉庫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
倉庫信息化的實施,必然以數據收集與分析為基礎。也只有在建立數據倉庫,使數據資產得以發揮效用之后,企業才能借助各種智能化手段,挖掘數據的價值,打造出真正的智能倉庫。
數據的深度運用,離不開智能倉庫的建設。借助各種智慧系統,如歐標智能的MES、WMS等,倉庫信息化管理也能夠上升到新的高度。
當然,智慧系統的應用和搭建同樣需要投入大量成本,如果企業內各部門的智慧系統無法實現協同,投入的成本也難以發揮最大的效用。
因此,在建設智能倉庫的過程中,企業應當通過調研分析、協商合作,搭建起覆蓋業務全流程的智慧系統,讓智慧系統真正能夠提高企業運作效率
具體而言,建設智能倉庫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六個方面的特性。
(1)工具性。管理所需的信息都由系統自動產生或由感知設備采集,如RFID、Tag標簽等,借助這些信息采集和通信工具,智慧系統才能擁有完善的決策依據——數據。
(2)關聯性。供應鏈內各成員企業,以及成員企業內各部門、系統、業務都應當處于高度關聯中,從而形成相互關聯、相互依存的智慧系統網絡。
(3)智能化。讓智慧系統參與倉庫管理,甚至主導管理決策,從而優化決策過程、改善管理績效。
(4)自動化。由自動化設備驅動業務流程,并取代低效率的其他手段,如人工操作等。
(5)整合性。支持供應鏈各參與者的協同合作,如聯合決策、信息共享等。
(6)創新性。持續推動智慧系統的迭代升級,推動倉庫信息化管理的創新發展,以滿足企業價值訴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