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智能倉儲” 再燃新風口(轉發)
隨著通信技術迭代更新,部分玩家以更優質的產品力、更靈活的商業模式重新獲得資本的青睞,智能倉儲賽道投資熱度回暖。
智能倉儲設備多應用于工業制造及商業配送,主要是通過倉儲機器人、系統等軟硬件的組合,提高作業環節的操作效率、降低倉
儲物流的人力和倉租成本。而智能倉儲作為風口行業,一直備受資本市場的關注。
今年四月,高速立體智慧倉儲解決方案提供商慧倉科技完成了近億元A+輪融資。而此次融資的資金將被用于團隊的擴建以及自
動化存儲、分揀設備的批量化生產。無獨有偶,據運聯智庫統計,以慧倉、海柔創新、極智嘉為代表的智能倉儲相關企業,獲得了
總計十幾億的投融資金額。雖然中途由于產品表現不佳,市場滲透速度不達預期等原因導致投資熱度下降。但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,
智能倉儲的重要性再次凸顯。
5G技術加持智能應用降本增效,隨著我國5G技術能力的不斷發展,通過實現信息技術的深層次應用,從而實現高工作效率、高
安全保障、高網絡連接技術的智能物流倉儲信息化是大勢所趨。首先,在貨物入庫方面。在5G技術的應用下,機器人可以更快、更
好地分類貨品。而在貨物盤點方面,由于入庫與出庫常常是實時進行的,如果沒有一個準確的、優質的信息系統作為依托,庫存信息
必然會出現巨大的誤差,以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。 更不用說實際出庫亟需依托數據云技術,而數據云技術正是需要5G技術全面加
持才能得以發揮效用。在實際出庫流程中,貨物出庫是根據客戶訂單信息完成的。在利用數據云技術后,機器人才能將貨物運到指定
出庫位置。去年5月13日,國內首個“端到端”5G智慧倉儲解決方案在昆山發布。該方案由蘇州移動攜手昆山華恒焊接、華為、蘇州
振暢科技共同打造,利用5G 模組+5G 專網實現 AGV (自動搬運小車)在智能倉儲和物料配送中的應用,解決了傳統AGV采用
WiFi網絡控制存在的信號干擾大、穩定性差以及覆蓋不足的弊端,作業效率大幅提升。 “基于此,5G技術能夠有效發揮技術優勢,
使計算機系統更加準確地計算數據信息,從根源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、誤差大的情況。”在昆山智能倉儲落地發布會上業內人士表示。
以往在物流多倉AGV密集作業場景下,WiFi并發連接200臺AGV,平均每天要停機10次,而每次恢復約耗時2分鐘。新方案利用5G超
低時延的特性,通過精準定位和標簽等輔助手段,可以實現多車協同中斷而不停機。
在智能制造的框架體系內,智慧物流倉儲系統利用全流程數字化,將制造企業內外部的全部物流與倉儲智能地連接在一起,實現物流
倉儲網絡全透明的實時控制。 在這里,系統中的各種設備不再是單獨孤立地運行,它們通過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智能地連接在一起,
構成一個全方位的網狀結構,可以快速地進行信息和自主決策,保證整個系統的高效率和透明性。“政策+需求”吸引企業入場近幾年,
國家為了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,基于土地資源稀缺、物流業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和整合能力整體較低等問題,發改委、工信部等部門
多次出臺政策要求提高產線、倉儲及分揀效率,推進物流降本增效,促進制造業轉型發展。 2020年2月,《關于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
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》 表示支持制造業聯合快遞研發智能立體倉庫、智能物流機器人等技術裝備,加快推進物流技術智慧化。
快倉是國內物流機器人行業的早期開拓者,創始人楊威見證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過程,他認為“這個行業會像工業機器人一樣在全球范
圍內迎來巨大的市場規模,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將持續上升,且深耕各自所擅長的領域。” 相關數據顯示,目前全球范圍內智能物流
機器人的滲透率僅為約1%,未來有5000億以上的市場空間。楊威說,過去幾年,它在國內的認知度更高、規模更大、場景更豐富,而疫
情成為眾多海外市場的加速器。 而一直以來,海外對于機器人、智能科技等接受度都比國內高。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海外人工
成本高,機器換人的價值易被感知。而在國內,過去工人工資水平本來就比較低,企業受人口紅利滋養,沒有機器換人的動力。 但隨
著紅利消失,工人就業機會變多,用工也逐漸規范起來,工廠也不能再通過強行延長工人作業時間來獲取額外的利潤。招工難、用工成本
大幅上漲等問題,激發了企業提高人效、降低人工成本的需求。 同時,工業制造端柔性升級,對生產原料、半成品、成品流轉效率要
求提升,增加了對可以搬運重物、提高產線協同的倉儲機器人的需求。 “產品力”是企業競爭“賽點” 2016年,電商物流領域的
自動化普及,帶動了一波投資熱潮,并且于2018年迎來智能化倉儲投資的高峰期,達到了248.36億,但市面上的產品,性能參差不齊,許
多投入使用后效果與預期不符。市場滲透速度受影響,投資熱度下降,玩家進入修正轉型期。 同時,由于國內智能倉儲行業還在發展
初期,市場培育還未完成,用戶并不能很好地區別不同產品功能和價值的差異;同時,多數機器人事實上并未形成所謂的技術壁壘,產品功
能重疊度較高。 因此,整個市場信息不對稱,用戶要在眾多方案中選中最適配的,尋源成本很高。為了降低試錯成本,用戶傾向于選擇
價格更便宜的。 所以,如果玩家(尤其是腰部玩家)能夠降低生產成本,打造價格優勢,對于快速打開市場是極有利的。要實現這一點,
可以提升研發能力實現核心零部件自研自產,或者優化設計完成核心零部件國產替代。
此外,智能制造時代,還有一個極為顯著的特征就是“大規模定制”,即由用戶來決定生產什么、生產多少。需求高度個性化、產品創新
周期持續縮短、生產節拍不斷加快等,這些是智慧物流倉儲必須迎接的挑戰,這就需要制造企業根據市場及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變化來靈活調
節生產,高度柔性化生產,最終實現降本增效。 據新華日報、運聯智庫、投資界
本文來源:江蘇商報